有条件就得上去,没有条件就算创造条件也得上去。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今天的营销也是如此。如果有节假日,就要进行促销活动。如果没有节假日,就要进行促销活动。双十一、双十二、618都是这样的产物。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就不怕赔钱吗?本文将带你快速理解它的逻辑。
在日常生活中,商家的营销活动随处可见。除了著名的电商营销节,从订外卖到实体店的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全店30%折扣、全场折扣、特定品类折扣、换季折扣等折扣随处可见。如果我们走进超市或者服装市场,看到没有一件商品打折,那就很奇怪了。接下来我们详细梳理一下背后的原因。
1、营销不一定会造成损失。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商家举办的所有营销活动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回馈新老顾客、感谢母亲节、庆祝女王节等,即使最终结果让用户受益,也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活动期间产品真的降价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价格确实降低了。今天的用户不那么容易被欺骗。先增后减的伎俩在前几年可能会欺骗用户,但现在很难奏效。最精明的用户手头上都会有一些方法来获取产品的历史价格,降价是真是假一目了然。普通用户也会想,在没有活动的时候,产品要花多少钱。他们会衡量产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锚定所谓的原价。
当用户变得更聪明的时候,活动降价基本上就是真正的降价了。虚假降价不会欺骗很多人,但也可能损害平台声誉。实在是得不偿失。在信息传播如此之快的今天,如果某个平台假降价走得太远,第二天可能就会有无数文章打假造热点,边吃边造文章10万+。
但实际降价与亏损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大多数降价产品在降价后也有不少利润,比如服装、化妆品,这些都是常规折扣产品。大多数折扣常客的一个特点是,产品本身成本不高,但营销成本高。
以衣服为例:生产成本为10元,租用商场最好的店面和聘请营业员的成本为100元,用户花120元即可购买。除去成本后,多出来的10块钱就是整个过程赚的钱。随后购物节到来,通过活动降价,销量大幅提升。制作成本依然是10元。单位时间销量的增加,导致分摊到每件商品的销售成本变成了40元。用户支付活动价格60 元购买。整个过程赚的钱还是10块钱,公司没有任何损失。
从上图可以发现。化妆品和服装并不是唯一喜欢打折的产品。电子产品也经常打折。电子产品的利润并不高。可以用什么来支持折扣?
答案是,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受销量影响很大。随着销量的增加,生产成本将会降低。相信很多读者一定都听说过处理器厂商因为出货量太少而拒绝为某款产品定制产品的消息。
这是因为电子产品生产线的成本极高,无法达到一定的出货量。没有人愿意花费巨资为他们定制一条生产线。即使做成了,代价也是惊人的。但如果出货量达到百万甚至千万,那么所有硬件供应商都会争相生产,价格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对于那些销售环节比例较低、销量几乎不影响其产品成本的产品,如何保证自己不亏本?答案是没有保证,而且很有可能会赔钱。他们会选择不直接参加打折活动,稍微打折,或者得到平台的补贴。以盐为例。京东自营盐商参与折扣的热情非常高,而非京东自营盐商选择性参与618,但热情一般。
2、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金钱换取流量。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营销并不一定会带来损失,但很多商家可能会为了让自己的活动更具吸引力而将价格降低到夸张的水平。增加销量。此时,活动期间出售的产品可能会出现轻微损失,但损失金额仍在商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如果卖不出去的商品利润为0,卖掉的商品都是净亏损,那么商家为什么要进行营销活动呢?
这个理解其实很简单,把损失的钱想象成广告费就可以了。广告支出对于大企业来说是一笔巨额资金,但花得值。广告的逻辑就是花100万做广告,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赚到100万以上。那么广告费就花掉了。非常值得。
假设一次营销活动中每件商品亏损10元,那么100万元的亏损可以支持10万台的销售。这种规模的销量可以提高店铺排名,提高店铺和产品的知名度。效果可能并不弱于把100万全部投入广告费。
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众所周知,人口红利不复存在,获客成本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营销的作用就会日益凸显。相信在未来,还会创造出更多的节日。
3、为了清理库存,与之前的主动行动相比,清理库存是一种被动行为。曾经有一个经典案例,商人卖不出去,宁愿毁掉也不愿卖掉。归根结底,这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库存、生产、运输都需要成本。如果货物的价格已经低于这些成本,那么直接销毁货物是最经济的方式。
由于甚至直接破坏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事件营销损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如果一个产品非常滞销,其仓储成本超出了商家的承受能力,商家可能会以难以想象的低价出售该产品,甚至销毁它。当然,与销毁相比,过低的价格出售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等法律问题。不过,打着去库存旗号的活动,不一定是真正的超低价。比较有名的“滞销男”就是这种类型。
那个因卖滞销品而被网友批评家底很大的滞销男,是很无辜的。这些滞销照片是商家为了盈利而私自制作的,据说原图的拍摄者正准备维权。
4、自我防御机制,防止用户丢失。明星如果长时间没有好作品,可能就会被淘汰。如果他们潜伏太久,即使是粉丝也可能会忘记他们的存在。所以有炒作。如果你不能用正常的方式获得大家的关注,那么你就会想办法吸引人们的关注,比如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导演和演一些情节,甚至直接买热搜。
对于商家来说也是如此。试想一下,如果两个电商其中一个老老实实卖货,另一个时不时的打赏,谁的生意会更好呢?不知名的商家很难吸引用户,给人一种半死不活的感觉,而勤于开展活动的商家则会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发展势头良好的感觉。
至此,淘宝、京东、拼多多是三大规模超200亿美元的电商。苏宁规模超百亿美元,唯品会市值近60亿美元。除了这些大型电商公司之外,网易严选、小红书、当当网也因其特色而拥有不少忠实用户。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这直接导致每个电商企业都有强烈的危机感,担心被超越或优势被削弱。在这种日常竞争的氛围中,营销活动一刻也不能停止。
试想一下,如果京东在搞活动,而其他电商却无动于衷,会发生什么?
势必会导致部分其他电商的用户来到京东消费。也许第一次购买后,用户会从原来的淘宝粉丝变成一半淘宝一半京东粉丝。淘宝自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所以当京东举办活动时,淘宝也会效仿。当京东、淘宝举办活动时,其他电商也坐不住了,于是全平台购物节诞生了。
5、人口红利消失后的零和博弈。互联网发展初期,用户增长是主要趋势。不同的电商企业可以共同发展,同步提升用户数和营业额。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市场越来越接近零和博弈。京东多卖一部手机,就意味着其他电商少卖一部手机。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可能会出现烧钱大战等令人惊叹的营销方式。毕竟,在很多情况下,盈利能力不如市场份额重要。只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光明的前景,即使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股市也愿意为其买单。当公司亏损时,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不是问题。
总结本文简单分析了电商企业喜欢做活动的几个原因。这些理由的本质是发展自己、攻击对手。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不需要在意对方的口号,只要享受它带来的实际好处即可。竞争日益激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专栏作家#马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注重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力求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将产品发挥到极致,充分发挥技术的潜力。
本文最初发表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